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中華寺廟一絕定慧寺

修寺院工程動工。不久,大殿便落成了。性乾又立誓取海外的檀香木雕刻佛像。於是他偏袒南遊。後來在鬱林洲(今廣西玉林市)從海外歸來的商船上獲得一棵一丈六尺長的檀香巨木並就地雕成ˍ盧大佛像。萬曆四十三年(公無1615年)佛像運抵如皋,置於大殿內。在此期間,寺中湛明上人募建了鐘鼓樓,雲石上人募建了藏經樓, 德林上人到嘉禾(今浙江嘉興市)購買了藏經收藏。德林上人德學兼優,影響深遠,定慧寺空前興旺。

  到了清朝,定慧寺的大殿、鐘鼓樓、藏經樓又多次動工整修,古建築一直保護完好,直到1966年「文革」前,定慧寺基本保持了明清以來的風貌。

  十年動亂中,寺內所藏文物悉被毀掠,和尚被趕出廟宇,佛像全被砸毀,殿堂建築遭到嚴重破壞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,宗教政策得到落實。1983年11月,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復定慧寺並對外開放。而今,金像重現,殿宇生輝,香煙繚繞,信徒和遊客絡繹不絕。

  定慧寺原本是山門南向的。明嘉靖年間,倭寇侵擾如皋,為了保護城裡老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,公元1554年修築了城牆。由於地區擴展,新砌的城牆將定慧寺包入城內。這樣,定慧寺北有古城河(玉帶河),南有護城濠河,西有宋朝龍圖閣學士王覿園的玉蓮池(已廢),東有寺院開浚的放生池,形成了「水環寺」的地勢。明萬曆年間重修定慧寺時,為方便起見,將山門改為北向,整個建築亦調起來,原山門處改建成藏經樓。

   定慧寺佔地面積約16畝,平面佈局呈「回」字形,外為樓堂,內為殿宇,佈局嚴整,建築宏偉。山門上「定慧禪寺」四個金字在夕陽的照耀下,熠熠生輝。門前置石獅一對,門上設門簪,下安抱鼓石。山門為九檁穿斗式硬山建築,進山門就是天王殿,迎面一尊在肚彌勒佛像,憨態十足,笑容可掬。兩邊一副對聯「開口便笑,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;大肚能容,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「。彌勒佛背座面是韋馱天尊像,一坐一立。殿東西兩側有四大天王塑像,一執利劍,一抱琵瑟,一捧雨傘,一擒龍獸。傳說有四大天王執掌乾坤,就會風調雨順、五穀豐登。

  殿後一庭院,院中安放萬年寶鼎一尊,高丈餘。東西兩側是剛重建不久的仿雄寶殿的護門。

  過二門便是定慧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,巍峨雄偉,金碧輝煌。大殿為合掌形狀串角磚木結構,四個飛簷翹角掛有銅鈴。脊正中安放高二米的錫葫蘆一尊,兩端各有一個黨轉法輪。餞脊有吻獸。殿高十多米,為九歇式。前附卷棚式走廊,面闊五間,進深四間,梁架六副。採用大內額承托梁架。柱為圓木,用接柱造,穿插枋。柱礎在素覆盆石構上再置一層鼓形木墩。畫梁雕棟,梁枋間安設疏密、層數不等的隔架斗拱。

  大雄寶殿正中,一丈六尺高的ˍ盧大佛(即俗稱的如來佛)端坐於蓮花之上。在佛額上鑲夜明珠一顆,全身用赤金貼塑,紅中透黃,光澤灼目。大佛身後佛光中千佛相繞,姿態優美,表情各異。上界是香、花二聖,兩側為梵王,帝釋。大殿兩廂是金塑十八羅漢。 十二圓覺菩薩坐騎各異, 隱現雲中,呈飛舞狀。ˍ盧大佛背壁有「慈航普渡」的「五十三參」佛山一座。佛山上共塑了一百五十尊大小佛像。觀音大士居中而坐,善財、龍女侍立兩側。整座佛山佈局疏密有致,莊重優美。ˍ盧主佛及全堂佛像為浙江美術學院副教授、雕塑家詹振輝先生所塑,被中國壁畫大師袁運甫教授譽為「當代中國佛像之冠」。

  大雄寶殿這後為藏經樓,前附卷廊,廊簷下安設密簷斗拱。樓簷下懸「法寶閣」匾一方。樓上為藏經處,珍藏各種版本藏經。樓下為玉佛堂,供奉1990年由緬甸請回的玉石臥佛一尊。 臥佛長12英尺,重6.5噸,由整塊潔白的漢白玉石精雕而成。佛像神態安詳,莊嚴飄逸,遊人歎為觀止。

  以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藏經桉為中軸的兩側,環繞眾多的樓堂、寮房。東側有祖堂、觀音堂、引堂、方丈室、關帝殿、雲水台、功德林等,西側有華嚴樓、念佛樓、齋堂、講經堂、寮房等,形成「樓抱殿」的格局。

  縱觀定慧寺,碧水環繞,丹樓繞殿,山門北向,風格獨特,世所罕見。
返回列表